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较低。 2.“造血功能”不足,收入发展来源较为单一,扶贫车间、土地租赁收入普遍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 3.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规范完善,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4.村干部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动力不足、责任心缺乏、办法不多,一些村干部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5.村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不高,在干事创业上存在本领恐慌等问题。
建议及对策:
1.根据村情精准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认真分析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加速推进“一村一品”建设。2.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和企业联村结对制度,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指导与帮扶。3.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4.制定补助标准,明确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费投入来源。5.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6.针对性开展村“两委”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7.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激发“两委”班子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8.选派一批能力强、作风硬、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充实村干部队伍。9.制定办法,明确标准,建议对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提拔重用,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