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教育体育局文件
叶教体〔2017〕200号
叶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各学区,乡(镇、街道)中心校、初中,各高中,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局直各单位(学校),各民办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等文件精神和《中共叶县县委叶县人民政府关于复兴叶县教育事业的决定》(叶发〔2017〕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培训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注重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实效,完善培训机制,建立科学的师资培训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体系中,科学合理开展分类分层培训;打造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开发县级教师培训课程;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一)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其“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作用,打造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专兼职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县级培训队伍,进一步整合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库。
(二)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开展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搭建县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教师发展培养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层次老师不懈进取,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通过名校长的培养和评选,提升校长综合素养,提高办学水平。
(三)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坚持贯彻“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原则,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改革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研修平台,加强全县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提高素质、学校提升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工作任务和重点
(一)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所有在岗教师均需完成每五年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各学校要合理安排,确保每位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新任、拟任校(园)长要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要参加3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新任教师要参加120学时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国培项目倾斜农村教师;根据农村学校及教师的需要,开展送培、送教下乡活动;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为开齐开好课程提供师资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学习交流机制,定期选派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指导教学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与名校、名师“结对子”、“手拉手”、“跟岗实践”等方式培养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三)教育干部素质提高培训
对在任校(园)长(含副职)、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全员轮训: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学校治理和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层分类培训,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开展机关干部培训,使机关干部了解教育改革的前沿理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指导能力,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四)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
将评选出的名师名校长送入高校、名校,通过专家引领、同伴研修、理论提升、实践反思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师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成立名师名校长发展共同体,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团队研修,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五)校本研修活动
各学校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教育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服务与管理,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实现教师学习常态化,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
(六)其他专题培训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开展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引领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四、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要切实做好培训的规划、协调、监督、考核工作,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做好培训的实施、管理、服务、指导工作;各中小学校校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培训,认真做好校本研修工作。
(二)制度保障。将教师培训工作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制定培训工作管理规范和学员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学时学分认定和登记工作,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质量评估和校长的年度考核,并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