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繁體 | 
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2025年
索引号:yexian-1754-00122 主题分类:2025年 体裁分类: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2025-09-16 关键词:
叶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叶县十一届四次会议第9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默认 打印本文
提案号
政协叶县十一届四次会议第94号提案
提案者
王国勤
标题
叶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叶县十一届四次会议第9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
答复内容

王国勤委员:

您提出的“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原因

叶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历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县共计123万亩基本农田,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6万亩,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60万吨以上,2024年更是突破72万吨大关,位居全市第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叶县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粮食产量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部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安装了气象服务站、配备了水肥一体机,通过物联网实现了远程遥控灌溉、治虫防病等,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有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近年来,按照集中连片、综合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全域布局,高位谋划,超常规、大力度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我县降雨量相比往年减少6成,且持续高温旱情较重随着小麦收割完毕,“三夏”工作全面转入抢种阶段,夏播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应对旱情,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抗旱抢种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管齐下、抢天夺时,全力掀起抗旱抢种工作高潮,把旱情影响降至最低,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累计抢种玉米、大豆、花生90万亩。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建设资金缺口大:2024年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1500元每亩。若要提高建设标准,资金需求更大。叶县在建设过程中,除中央财政负担部分外,地方财政负担部分按照省、市、县 6:2:2的比例分担。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支出缺口大,导致在提高建设标准方面存在资金瓶颈。如部分项目因资金不足,无法达到更高的建设要求,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展和效果。融资渠道不畅:目前,叶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依赖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度较低。政府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引导,导致融资意愿差,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建设与管理维护存在短板。建设规划不够科学: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单纯追求“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设计,与当地小农经营现状不能有效衔接,设计成果与现状实际不完全匹配。例如,一些地区的田间道路规划过宽或过窄,不便于小型农机具通行;灌溉设施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实际灌溉需求。管理维护不到位:管护责任落实难:按照之前“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机井所在地的农户是第一管护负责人,但农户往往认为是公家的东西,缺乏管护积极性。乡村两级虽配备了一长两员(多由村干部担任),但由于缺少维修技术和专业知识,及时维修率达不到要求,导致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影响了正常使用。管护资金短缺:叶县目前有12071眼机井,移交后全部交由第三方叶县国源水务有限公司进行管护,按照协议,每眼机井的管护费用是345元,虽在管护办法中明确把管护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但因财政困难,管护资金普遍难以落实,使得管护工作开展缓慢。土地集约困难:少部分农民有土地情结,舍不得离开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地规模化过程中,稍微触碰到农户切身利益,很容易引起纠纷争议,导致项目难以如期落地。

(三)偏远山区农田建设滞后。叶县偏远山区村土地贫瘠土层薄,粮食收成远不如平原村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区农田灌溉设施迟迟得不到解决,目前仍靠天等雨,无法保障粮食的稳收稳产。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办理结果

(一)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整合涉农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避免资金分散使用,提高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加强建设与管理维护。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管理维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各村以及农户在高标准农田管理维护中的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其专业维修队伍和技术优势,确保设施及时维修。同时,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监督考核,提高管护质量。保障管护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管护资金投入机制,除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外,探索通过收取一定的灌溉水费、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确保每眼机井的管护资金足额到位,用于设施的日常维护、设备更新等。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开展针对乡村干部、水管员和农户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技术培训,提高其管护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定期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好处和成功案例,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采用“公司 + 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高标准农田的高效利用。

(三)加大偏远山区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制定专项建设规划:针对偏远山区农田的特殊情况,制定专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对山区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土地整治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例如,在山区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解决灌溉难题;拓宽和硬化田间道路,方便农机具通行和农产品运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山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林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加大对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支持,提高山区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挡土墙、护坡、植树造林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田灌溉、排水、防洪等能力。同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耕作、播种、收割等机械化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针对叶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建设与管理维护短板以及偏远山区农田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建设与管理维护、加大偏远山区农田建设支持力度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叶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为叶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