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贴合我县实际,依托我县文旅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以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我县各级领导对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视,叶县一号公路的全线贯通,全长94公里,贯穿四个乡镇,依然是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银线串珠的首选之地。立足我县南部山区全面来看,一号公路沿线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较低、人文自然结合文旅项目挖掘深度不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让乡村产业“立起来、稳起来、强起来”。
意见建议:
一、乡村产业“立起来”,乡村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为生产周期长,产业规模小,大多属竞争性产业,从事者多数为农民,对市场运营规律不熟悉,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一是要强化乡村经济发展信心,调整种养殖项目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文旅第三产业发展规律。二是建立县域经济内循环,建设数字化物流信息平台和产业交易平台,提升生产、收购、物流、仓储、销售等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实现田间地头购销一体化。
二、乡村产业“稳起来”,乡村产业包含特色种养殖、观光农业、文旅产业、体育休闲、体育健康产业等的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成为阻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难关。一是积极引进本土返乡创业中小企业市场主体介入,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建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工业和信息化局实施的“政银企”三方对接精准金融产品,搭建乡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总结经验、加快推广普惠三农特色项目保险等利农惠农做法,为小微“三农”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品类、广覆盖的融资担保服务。三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三农发展。
三、乡村特色产业“强起来”,要迈过质量转型关口。现在的三农产品特而不强,产业同质化、产品单一化、农业技术知识应用不充分,制约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依托现有乡村自然、人文、土壤、气候等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民族特色,挖掘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强地方优质品种品质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事体验旅游、民宿、农家院、亲子牧场、写生基地等文旅产业,健全乡村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百花竞艳的繁荣态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大特色规模化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力度,将科技创新成果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打造标准车间规范化操作稳健运营中小企业。三是完善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领军企业作为“上游”,在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继续多大做强有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同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