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通过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力促返乡创业好起来、热起来、强起来、兴起来。通过开展“春暖农民工”、“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服务活动,集中帮扶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全县累计返乡创业4.5万人,创办经营主体4.2万个,带动就业14.1万人,先后被国务院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一、就业方面
我县通过做实搭建平台、技能培训、招聘对接、劳务输出、兜底安置等举措,畅通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帮助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实现就业。
(一)搭建平台。在叶县北水闸建设县级规范性零工市场,同时在亿联返乡创业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龙泉门业返乡创业园、叶公古街等园区内挂牌成立零工驿站,为县城、开发区及创业园零工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用工主体与零工人员精淮对接,帮助城乡劳动力多渠道灵活就业。2023年以来,叶县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及“叶县-昆山”跨区域合作零工驿站共发布招聘信息300余篇,提供保安保洁、家政护理、外卖快递、装配维修等就业岗位6700余个,服务办事群众4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240余人。
(二)技能培训。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职业培训+评价持证+品牌打造+高质量就业+返乡创业”工作模式,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进园区、入企业”活动,通过制定全年培训计划、精准摸排培训对象、严格规范培训过程、强化职业技能提升等举措,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获得技能证书,实现稳定就业。今年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27期、培训合格4194人,其中评价持证2707人。
(三)招聘对接。线上,一是精准发布信息。利用“叶县人社”公众号,常态化发布县内外优质企业招聘信息。二是创新直播带岗。创新开展叶县-昆山“20+20”直播带岗活动,开设人社带岗、主播带岗、企业带岗、丹丹昆山探岗四个直播栏目,累计直播17场次,点击人数突破28万,后台咨询2300人,帮助劳动者足不出户选择意向岗位。线下,2023年“全国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河南专场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县成功举办,设置5个活动专区、2个特色功能区、展位260个,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培训、维权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仅活动当天,组织249家省内外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接受咨询1.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
(四)劳务输出。发挥劳务输出大县优势,摸清劳动力资源底子,统一组织护送返岗、深化与江苏昆山、溧阳,福建东侨等劳务输入地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依托“叶县驻昆山转移就业服务中心”,持续加深叶县-昆山“20+20”人力资源合作,为我县求职群众介绍昆山市重点企业招工信息。2023年集中向江苏昆山、浙江杭州、福建泉州、江苏如皋等地“点对点”护送农民工890余人。
(五)兜底安置。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脱贫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兜底安置就业。高校毕业生方面:目前我县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419人,配合市人社局开展2023年公益性岗位招聘活动,帮助我县29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配合做好平顶山市2023年“政府购岗”招聘工作,帮助10名大学生稳定就业,充实我县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就业困难人员方面:在县政府办、人民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后勤服务性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6名;今年为732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17万元;在全县554个行政村开发“一村一专员”公益性岗位,目前在岗233人,今年发放岗位补贴267万元。
二、创业方面
县委县政府将返乡创业确定为“45797”工作任务的九大工程之一,通过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推动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返乡创业5654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5512个,带动就业17544人。
(一)落实政策。一是高位推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将返乡创业列入“45797”九大工程之一,县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将返乡创业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二是政策驱动。落实《叶县推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和20条硬核举措,每年整合不低于2亿元支持返乡创业。2023年,发放贷款13608亿元,扶持返乡农民工等创业主体488余家,带动就业2800人;为返乡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发放开业补贴484家242万元、运营补贴170家146万元。
(二)搭建平台。一是亲情共建。全国首家成立驻昆山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和跨区域合作零工驿站,先后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求职、培训、维权、创业一站式服务3万余人次,挂牌升级为平顶山市驻昆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推动7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地办理,成为全省唯一的跨省通办县级试点。二是平台集聚。充分发挥亿联返乡创业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龙泉门业返乡创业园、叶公古街等返乡创业载体吸纳就业作用,目前在孵创业实体331家,带动辖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0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