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根洋委员、兰小佩委员:
您在政协叶县十一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农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维护和维修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所反映的农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部分器材老化损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使用体验等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切中要害。这反映出我们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管用”一体化,特别是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上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加强健身器材的维护与维修,是保障农民群众健身权益、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在乡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
一、已开展工作及初步成效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健身条件,我们已采取一系列措施:
1、持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布局:通过体育强国建设专项资金、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及地方配套等多种渠道,持续投入用于农村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设施建设,努力扩大覆盖范围,提升设施质量。
2、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理职责:按照“谁受益、谁管理”和属地原则,初步明确了村委会(社区)对辖区内公共健身器材的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其将器材维护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3、开展安全检查,排除风险隐患:不定期组织对全市(县)范围内的农村健身器材进行安全巡检,对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器材及时进行隔离或拆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探索社会参与,尝试多元维护:鼓励部分有条件的村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器材的日常简单维护和报修工作。
然而,正如提案所指,由于维护资金不足、专业维修力量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上述工作的效果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与重点举措
针对提案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结合现有工作基础,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强化:
1、强化资金与技术支持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优化本级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已建器材的维修更新需求。鼓励社会力量、乡贤捐助参与维护工作。
依托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大型器材供应商,培养一批懂基本维护知识的“土专家”。
推广使用质量可靠、耐用性强、便于维护的健身器材产品,从源头上减少故障率。
2、创新日常监管与维护模式:
全面推行“器材管家”或“责任人”制度,在每个健身点设置公示牌,明确管理责任人及报修联系电话,畅通报修渠道。
建立农村健身器材电子档案,实行“一物一码”管理,动态记录器材安装时间、使用状态、巡检记录、维修历史等信息,提升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广泛发动村民自治,通过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村民爱护器材、参与日常简单的清洁、紧固螺丝等维护工作,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3、加强安全宣传与监督检查:
通过乡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加强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和安全健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器材完好率、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感谢您对农村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以务实举措推动农村健身器材维护维修工作走向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让民生工程更好惠及于民。希望您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