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华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叶县民营企业‘二次转型’加速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工作总思路,努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民营企业队伍快速壮大,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60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达到7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40家,其中民营企业109家,占比77.86%,培育出了隆鑫机车、金晶科技、广达铝业、金牛足、奥思达、锦华新材料、奥峰新材料、新天力循环科技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使得我县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后劲充足,形成了尼龙化工、制盐和盐化工、装备制造、牛羊肉加工等支柱产业。当前,我县民营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群体总量不断壮大。近几年,随着县内两个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通过强力招商选资和对原有企业的精心培育,企业发展总量迅猛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和推手。
(二)企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过实施“三化改造”,我县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我县“七群十链”产业体系中民营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工业中食品工业由简单加工向休闲营养、精细化方向发展;清真牛羊肉加工产业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发展;制盐和盐化工由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机械加工产业由最初的整车生产向配套企业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对企业的走访摸排和与省市部门沟通衔接,摸清摸细摸实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完善关键性材料,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全县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叶县紧扣“两重”“两新”政策要求,围绕“1310”总体思路,锚定新兴工业大县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相继起草出台了《叶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叶县科技创新资助奖励暂行办法》《叶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梯度培育聚势强基。深化“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截至目前,我县民营企业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总26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总5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2(总108家)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总24家)、“小巨人”后备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家(总10家)。
二是平台建设筑巢引智。依托白龟湖科创新城生态圈,主动对接尧山实验室和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截至目前,我县民营企业共有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总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总5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总28家);省市星创天地13家;创新载体和平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产学研用赋能升级。探索出台《叶县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叶县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截至目前,我县民营企业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名,“科技副总”1名;尼龙深加工产业园创新中心投入使用,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北大化工学院中试基地加快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到83%。2025年助力三信新材料荣获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四是政策惠企精准滴灌。深入学习贯彻《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平顶山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汇制《叶县惠企政策汇编》《高新技术企业风采录》等,充分展示我县科技创新成果。依托“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系列活动,“量身定制”送政策“上门”。“十四五”期间共为民营企业支付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517.44万元(总2980.44万元),今年以来,积极动员企业申请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国润牧业申报2025年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中塑新材料、中科瑞景等4家企业申报2025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新天力等7家企业申报2025年河南省产业联合基金。帮助锦华新材料获得国家、省级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项目资金共26.3万元。帮助锦华新材料申报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784万元,助力企业发展。帮助天晶植物蛋白、奥思达科技等5家民营企业申报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70万元。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涉足领域层次不高,持续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多集中于传统加工、服务领域,行业门槛与技术层次较低,缺乏高层次人才与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素资源约束趋紧,发展成本上升。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县民营企业经营者面临的要素资源约束越来越严峻,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额度低、融资比较困难。
(三)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管理体系待提升。部分企业现代管理理念薄弱,制度建设不完善;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不足,与银行沟通主动性欠缺;信用观念与诚信意识需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产业开发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一核两翼”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1310”总体部署落实落细,着力强化在全县发展尼龙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借助尼龙、PC的原材料优势,突出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发展下游工程塑料、纺织印染、聚氨酯、PC深加工产业。瞄准汽车配件、服装、视光产品、PC板材,招商一批附加值高、利税大的企业和项目落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依托门业、鞋业、伞业、食品企业优势,强化招商引资,搭建引资平台,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采取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企招商、驻地招商等多种形式,努力引进一批改善我县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的工业转移项目,特别是充分利用我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吸引配套厂家来我县落户。
(三)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充分发挥专班作用,聚焦“万人助万企”专班、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叶县专班、“七群十链”专班等职能,在助企服务、安商护企、“三生”融合发展、主导产业强链壮群、产城融合等方面不遗余力、突破发展,为叶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二是招引创新人才。开展人才筑基提质行动,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聚焦“七群十链”,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聘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中原学者等高端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按照人才类别精准施策,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建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和规模以下企业抽样分析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发展动向,加强市场预测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四是提速成果转化。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动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在我县落地转化,推动产业体系向现代化转变。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