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叶县现代水网建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原因
叶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耕地面积123万亩,历来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近年来,按照集中连片、综合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全域布局,高位谋划,超常规、大力度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我县降雨量相比往年减少6成,且持续高温、旱情较重,随着小麦收割完毕,“三夏”工作全面转入抢种阶段,夏播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应对旱情,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抗旱抢种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管齐下、抢天夺时,全力掀起抗旱抢种工作高潮,把旱情影响降至最低,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累计抢种玉米、大豆、花生90万亩。
自2019年以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护模式中,各乡镇有客服中心及负责人,3000用户配备一名水管员,全县共有89名水管员,无缝隙网格化管护已比较成熟,且与农田灌溉井管护业务相同,可作为农田灌溉井管护构架。因此,为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按照县政府2023年3月20日《第26次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叶县县政府与叶县国源水务有限公司达成管护叶县农田水利设施意向,并于2023年1月签订了《叶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023年2月27日全县2011年--2021所建灌溉井项目12071眼农田灌溉井全部移交、接收完毕。
二、办理结果
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将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满足群众浇地需求,也能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了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稳定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通过田块整治、沟渠配套、节水灌溉、林网建设和集成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等措施,调整优化了农田生态格局,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效果明显,促进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率、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三、工作开展情况
叶县作为农业大县,粮食产量占据全市三分之一,农业生产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境内白龟山、昭平台和孤石滩三大灌区虽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部分区域灌溉不畅、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叶县依据自身水利资源分布状况,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号召,开展农村沟渠连通工作。
(一)规划制定。为有序推进农村沟渠连通工作,叶县制定出台了《叶县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明确了以 “三沟四渠”(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为重点整治对象,致力于消除农田“洼点”、疏通河道“堵点”、连通乡村沟渠“断点”,实现“沟相通、渠相连、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排水无阻碍”的总体目标。
(二)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牵头的沟渠连通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县一盘棋、一张图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之间的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实施过程。摸底调查阶段:各乡镇(街道)迅速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沟渠摸底调查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庄角落,对辖区内沟渠的长度、走向、淤积情况、过水能力等进行详细排查,建立了详实的沟渠台账。通过摸底调查,共计排查沟渠长度3361.9公里,其中需开挖疏浚1481.6公里,配套桥涵837座。整治坑塘336座,总投资12800万元。整治施工阶段:采用“机械+人工”的作业方式,对淤堵沟渠进行全面整治。动用大型机械500余台,对沟渠中的淤泥、大型障碍物进行清理;发动村民13000多人,对机械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精细化清理,确保沟渠畅通无阻。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印发紧急通知,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和技术指导意见,对抗旱抢种、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管护等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细化分工,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二)强化宣传发动。成立8个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培训140场次,发放技术宣传单页1.5万余份,指导群众正确操作使用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群众用水技能和意识,引导群众坚决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加快播种进度。
(三)优化服务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管护工作的通告,公布县、乡、村三级服务电话,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成立32个机井检修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对机井水位、水泵、电源等进行巡查,对出现问题的机井及时维修,确保机井能正常运行。
(四)干旱应急管护体系。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特点是平时水井使用率低,干旱时大规模使用,这个时候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率暴增,维修量陡增。为解决这一问题,叶县国源水务签约20个维修队,干旱时节可以组织30个维修组,确保小修不过夜,大修不超过24小时,确保不耽误农田灌溉。
(五)强化督导检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全程跟进整改,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