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本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切实考察古树名木的文物价值、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对策。
一、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
老树其寿,生生不息。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老树春深更著花,古树串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记忆链接、文化基因和生命律动,是复杂而又倔强、长寿而又常青的存在。叶县生态、叶县文化、建设美丽叶县。古树名木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也是大可利用的载体。
它们是绿色的文物,见证人世的兴衰,记录历史的痕迹;它们是活着的化石,岁岁枯荣,反映气候的变迁,铭记自然的脉搏。
这些古树或于村头巷尾,或于庙宇陵园,或于祖坟祠堂,或于丘陵山巅,或深山老林,或名胜古迹。铁干虬枝,满身沧桑,它们是地域的符号,是居民的图腾,沾染了王侯将相的奇闻逸事,珍藏着祖辈先人的文化基因,在游子的思乡梦里兀然矗立,荫蔽着一代代居民的生老病死。其文化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古树名木。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古树名木,《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有界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共分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国家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二、古树名木调查保护工作
古树名木,山区、丘陵、平原均有生长。以农村山区为最多,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我县对每个乡村走访及市民提供线索对本县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绿化办在2008年、2011年两次挂牌、建档保护的基础上,又重新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摸排、登记。已完成古树名木鉴定结果的认定,完成全省古树名木资源信息档案的建立,形成完整的文字、照片、电子档案。全县实地调查古树77株,其中一级古树18株,二级古树28株,三级古树31株。向广大民众全面展现我县的古树名木现状,解读古树名木的生存密码、历史典故,发掘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地域文化、根亲文化、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探讨古树名木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调查情况具体以这颗家槐树为例:在叶县辛店镇望夫石山下,甘江河畔,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新杨庄村,村上有一棵生长900多年的家槐树,枝叶茂密,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棵家槐树原来在杨庄村内中间位置,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因上世纪七十年代新杨庄村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甘江河水位上涨、决堤,导致村庄被冲毁,而后西移,后改称为新杨庄村。
老槐树需3人合抱,树高10余米,树冠百余平方米,但因年代久远,不知道啥时间树身已空,只剩下西南北三面有树皮包裹着树干,厚度不足10厘米。据村上80多岁的老人杨大清介绍,在他小时候这棵树就是这个样子,至今没啥变化。
2006年6月,叶县人民政府为这棵树挂牌,定为国槐,属国家一级古树,编号00008,并为这棵名木古树建栏培土。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当地群众对老槐树的敬畏意识提高,使之安然无恙,且越发旺盛。
近年来,还有不少信男善女们来到古树旁,烧香许愿,祈求神灵保护。同时,随着该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之这棵树位于省道平桐公路旁边,商机一触即发,被村上70多岁的老支部书记魏连卿看准了这潜在的绝佳商机。随之,在古树附近建起了一个“古树饭庄”,把古树文化与发家致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古槐的庇佑下,生意甚是兴隆。
2020年初,平顶山市园林处又对这棵老槐树进行了进一步的保护。历时三个多月,对树的树冠进行了修剪,并用三个钢管架子对树的主枝进行了固定支撑,用科技手段对树洞进行填补,恢复了原样,再用6个针管为古树输入营养药液增加了营养与活性。
现在,这棵国槐古树已成为辛店镇当地有名气的地标景点。
二、存在问题
1.树木腐烂状况与树势问题
主干存在空心现象会严重为害到古树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景观效果,在当前修剪古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未有效处理切口的情况,最终造成古树出现腐烂。另外,一些古树有大量断裂树枝剥皮及枯枝情况存在于树冠内部,叶面积累的灰尘明显较多,树体已经空洞。同时,土表由垃圾覆盖,导致树体根系难以吸收到较充足的养分,而且也要重视树形不整齐的现象。
2.土壤密实度过高及病虫害问题
受大量践踏的影响一些古树生长地面土壤坚硬板结,根系难以获取生长需要的营养,透水性与通气极差,导致古树生长面临干枯死亡与衰弱的风险。对树木生长造成危害力最大的就是病虫害,通过大量实践得知,古树病虫害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直接威胁了古树的生长,亟需对其进行解决。
3.自然灾害危及古树名木安全
古树生长位置常年固定,常呈现土壤缺肥症状。多年的雷击雹打、雨涝风折、使许多古树出现了枝条下垂。树体倾斜,中空等现象。干旱少雨、加之缺少补灌措施,使树木严重失水。部分古树还遭受天牛等虫害及腐朽等病害。
4.支持保护古树的专项资金不足
古树复壮需要的营养肥料、树牌“身份证”的制作、古树周边环境的改造、购买防虫剂、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填补树洞、宣传等资金的不足,导致基层工作难以展开,希望上级拨付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项资金,为保护古树提供强健有力的支持。
5.保护古树意识淡薄,舆论宣传不力
目前,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普遍在提高,但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认知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出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短期经济利益牺牲古树保护的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对保护古树名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
相关部门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政策法规和传承生态文化的重要意义宣传甚少,使一些先进的管护典型事迹得不到及时表彰和弘扬,肆意损毁古树名木的行为得不到公开曝光和相应处罚,在全社会尚未形成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6.专业人才匮乏,古树复壮技术不够先进
(一)、缺技术,古树名木普遍树势高大,树龄老化,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尤其是在调查过程中对树龄的确认难度较大,有待健全管理技术规范。
(二)、缺人才,对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应采取特殊措施,而基层单位普遍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不能及时落实濒危古树的抢救措施,长期处在生长弱势边缘,严重者甚至死亡。
7.缺乏有效管护,责任落实不明确
调查的古树名木中,大部分古树的日常管护不到位,生长环境恶劣。多数古树周围铺设了水泥硬铺装,甚至还堆积有杂物,导致生长空间受限;缺少松土、施肥等常规养护措施。缺乏对病虫害的防治,树洞未进行及时防腐填充等。另外,由于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频繁修建道路使部分古树的根部被混凝土封死,导致生长较差乃至处于濒死状态。古树名木管护人员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古树名木未得到有效的管护,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三、保护对策
1.建立古树名木档案
整理好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在全面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完善古树名木档案,统一挂牌标示,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一对一的动态监测机制,为制定合理高效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2.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进行多渠道宣传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和文化价值,提高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严格落实管护责任
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要落实管护人员,并签订责任书,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落实到个人。按照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对一级单株古树中的生长衰弱或濒危的采取特殊养护措施,一树一策,优先进行抢救性复壮保护,并落实二、三级单株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保护措施,通过采取改良生长环境。合理施肥,树体支撑防腐等措施,改善生长状态。
4.科学保护古树名木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项资金投入,邀请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家,对具体管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开展对古树复壮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依靠科技,开展养护、复壮和保护工作。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古树名木蕴藏丰富的人文、历史及政治资源,被称为“活化石”、“活文物”,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所以,每一位园林人都有保护好古树名木的责任,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群保群护。